说来也怪, 自从校刊上登了我的上篇文章 “普兰斯堡的娘子军” 后, 校园里再也听不到红色娘子军连连歌了. 该不是我捅娄子了吧? 怀着几分困惑, 几分忐忑, 我采访了一位资深合唱团员. 这位不愿透路姓名的团员向我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.
第二届合唱节迫在眉睫, 问及合唱团将唱什么歌, 该团员眉飞色舞, 手舞足蹈: “在银色的月光下”,我们驾着 “库斯克邮车”,奔驰 “在希望的田野上”!看到她那祖国花朵般灿烂的笑脸,我也禁不住为他们拍手称快. 合唱团终于告别了这个花那个朵的情歌小调,唱起了象 “在希望的田野上” 这样当年震撼了整整一代人的脍炙人口的歌曲, 娱人自乐, 岂不真是大快人心! 我还是不甘心: 娘子军连连歌也不错嘛… 这位团员诡秘地一笑:这要怪那群闻歌丧胆的棋友牌友们义愤填膺,串通合唱团里的党代表们,发动了一场政变,硬是把雄赳赳气昂昂的娘子军连连歌改成了软绵绵的 “在银色的月光下”.这下他们可是又可以高枕无忧地下棋打牌了. 原来如此!
我注意到, 近来合唱团倍受中文学校青睐, 如日中天, 越办越红火, 一改当年屡屡上演三毛流浪记的狼狈形象. 排练场地门庭若市, 就连田校长也报名加入男高音部, 令团员们倍受鼓舞. 除了在选歌上有突破外, 难道这吕团长还另又绝招? 是的! 我们有三大秘密武器. 这位团员满脸自豪地娓娓道来, 如数家珍.
多年来, 合唱团一直面临两大难题, 令前任团长们一筹莫展. 一是与中文学校缺乏沟通, 学校不了解合唱团, 合唱团把学校当局外人; 二是男士出勤率偏低, 造成男声部力量薄弱. 面对挑战, 吕团长雄才大略, 单枪匹马, 一举打入家长会常委会, 一箭三雕: 既圆了为人民服务的梦, 又巧妙地解决了合唱团与学校的沟通问题, 更将田校长, 陈副校长, 刘委员(长)一网打尽, 通通笼络到了合唱团, 使男声部实力大增. 吕团长运筹帷幄, 堪称是诸葛再世.
合唱团里“长”字辈众多: 团长,老团长,老老团长,校长,副校长,老校长,会长,老会长,等等.这班人马的座右铭是:一朝上贼船,终生做强盗.他们个个甘心情愿为合唱团卖力. 团员们看在眼里,喜在心头, 搞起活动来总是一呼百应,毫不含糊.团长吕敏伟领导有方,令长字辈们紧密地团结在以她为中心的团中央周围,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吕核心.老团长万江玲多才多艺,常常充当司琴,更是女中音主力,还不时在团长不在的时侯责无旁贷地充当代理团长.老会长李涛是团里足智多谋的三朝军机大臣,辅佐三任团长拍板敲定团里的重大决策. 老老团长王舒琳虽家务繁忙,仍每逢重大演出必不叫自到. 她那过目不忘的识谱背词本领更令人叫绝.校长田永池人未到名先到,誓将祖传的胡司令那几招和盘托出,毫无保留.副校长陈介山当了多年名誉团员,这次终于像模像样地捧起了歌本,咿咿呀呀地补起了拉下的功课.老校长张兆序是有名的牌迷,虽嘟喃唱歌不如打牌过瘾,却照样夫妻出双入对到场助阵.会长李茁常常以是合唱团最早的团员之一而自豪, 每逢团里开party必到场表达亲切慰问.
逢年过节或演出前后的歌舞聚餐party早已是合唱团的一大传统. 美味佳肴, 八仙各显神通; 欢歌笑语, 三日绕梁不散. 尤其是川菜大宴, 更是合唱团party的独特景观. 团里有多位来自嘉陵江畔的四川辣妹, 川菜做得一级棒. 川北凉粉珍珠丸, 夫妻肺片小笼包, 痲婆豆付水煮牛, 红油抄手旦旦面, 应有尽有, 令人目不暇接. 她们若是联手开一家 “辣妹第一楼”, 一定会挤垮 “四川第一楼”.
故事听到这里, 对川菜情有独终的我早已垂涎三尺, 恨不能今天就加入合唱团. 无奈本人天生五音不全, 又对乐谱七窍通了六窍, 只好 “望团兴叹” 了. 各位若有天赋, 切不可坐失良机!